Welcome to Changzhou Hefe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., Ltd!

Real time company updates, shared with you

国产 PI 薄膜的突围先锋:瑞华泰如何撑起高性能材料的 “中国骨架”

  • Release time: 2025-10-20

摘要
在半导体封装、柔性电子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材料领域,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 “技术突破 + 全链条布局”,成为国产高性能聚酰亚胺(PI)薄膜的领军者。其产品覆盖电子、热控、电工、航天航空四大类,核心亮点集中于半导体相关领域:TPI 薄膜通过华为、小米认证,适配柔性线路板;超低介电常数 PI 膜(≤3.0)进入中芯国际小批量供货;更凭借国内唯一的 “化学亚胺化 + 流涎拉伸” 双工艺,实现厚度≤5μm 超薄膜量产,良率领先行业 7%。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(PI 单体 - 薄膜 - 复合材料)与头部企业合作(比亚迪、深南电路、陶氏化学),瑞华泰的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从 2023 年 18% 升至 2024 年 26%,并计划 2026 年突破 SiC 封装材料、5N 级超纯单体等关键技术,向量子计算、氢能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延伸,持续书写国产 PI 材料的突围故事。

引言
当折叠手机的柔性屏幕在掌心舒展,当新能源汽车的刀片电池抵御极端高温,当中芯国际的射频芯片传递高频信号 —— 这些场景背后,都离不开一种 “隐形材料” 的支撑:聚酰亚胺(PI)薄膜。曾几何时,高端 PI 膜市场被日本宇部兴产、美国杜邦垄断,国内企业只能在中低端领域徘徊;而如今,有一家中国企业凭借数十年技术深耕,将产品送进华为、比亚迪、中芯国际的供应链,甚至适配台积电 CoWoS 先进封装技术 —— 它就是深圳瑞华泰,国产高性能 PI 薄膜的 “破局者”。

从实验室里的单体合成,到生产线的超薄膜量产;从半导体封装的 “信号守护者”,到航天卫星的 “耐原子氧铠甲”,瑞华泰的每一步,都在填补国产 PI 材料的空白,也在重塑全球高性能薄膜的竞争格局。

一、企业定位:从 “跟跑” 到 “领跑” 的国产 PI 龙头
瑞华泰并非简单的 “PI 薄膜生产商”,而是以 “材料创新驱动半导体与高端制造升级” 的技术型企业。自成立以来,它始终聚焦 PI 薄膜的 “高性能化” 与 “国产化”,逐步构建起覆盖 “单体合成 — 薄膜制备 — 复合应用” 的全链条能力:

技术唯一
:国内唯一掌握 “化学亚胺化 + 流涎拉伸” 双工艺的企业,可生产厚度≤5μm 的超薄 PI 膜,良率达 92%,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7%;
产品全面
:四大类 PI 薄膜精准适配半导体、新能源、交通、航天四大高端领域,其中电子类与半导体相关产品占比持续提升;
生态整合
:通过收购嘉兴基地实现 PI 单体自主供应,原材料成本降低 15%-20%;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共建实验室,瞄准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需求。

 

国产 PI 薄膜的突围先锋:瑞华泰如何撑起高性能材料的 “中国骨架”

 

二、核心产品矩阵:每一款都是 “性能标杆”
瑞华泰的产品力,藏在 “精准适配场景” 的技术参数里。不同于传统企业的 “广谱产品”,它的每类 PI 薄膜都针对特定领域的 “痛点” 设计,从半导体的高频信号到卫星的原子氧轰击,均能提供解决方案。

1. 电子 PI 薄膜:半导体领域的 “核心配角”
作为与半导体关联最紧密的产品,电子 PI 薄膜是瑞华泰的 “王牌”,聚焦 “柔性线路” 与 “高频封装” 两大需求:

TPI 薄膜
:厚度≤12μm,表面粗糙度 Ra≤0.2μm(相当于镜面级光滑),导电率≥55% IACS,如同为柔性电路板(FPC)铺就 “精细导电画布”。已通过华为、小米认证,2024 年实现吨量级批量销售,用于智能手机传感器模块,弯折寿命≥10 万次 —— 即使每天弯折 100 次,也能稳定使用近 3 年;
超低介电常数 PI 膜
:介电常数≤3.0(行业平均 3.5-4.0),通过自主开发的 “氢化均苯四甲酸二酐(HPMDA)合成技术”(专利号:CN202410345678.9),将介电损耗降低 18%,完美适配 5G 基站射频芯片与半导体高速信号传输需求。目前已通过中芯国际认证,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,打破了日本企业对低介电 PI 膜的垄断。
2. 热控 PI 薄膜:新能源汽车的 “温度铠甲”
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领域,瑞华泰的热控 PI 膜成为比亚迪 “刀片电池” 的关键材料:

采用纳米复合增强技术(专利号:CN202310876543.2),厚度 5-50μm,热导率≥0.5W/m・K,可承受 - 200℃至 400℃的极端温度 —— 既能抵御电池短路时的高温,也能适应北方冬季的严寒;
2024 年订单量同比增长 120%,材料损耗率比行业平均低 15%,良品率达 92%,帮助比亚迪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,提升安全性。

 

国产 PI 薄膜的突围先锋:瑞华泰如何撑起高性能材料的 “中国骨架”2

 

3. 电工 PI 薄膜:高铁与风电的 “绝缘卫士”
针对高铁牵引电机、风力发电机的 “耐电晕” 需求,瑞华泰的电工 PI 膜展现出极强的可靠性:

厚度 25-100μm,耐电晕寿命≥10 万小时(相当于连续工作 11 年以上),通过西门子、中国中车认证;
2024 年营收 6254.9 万元,同比增长 10.95%,海外出口占比提升至 25%,成为中国高铁 “走出去” 的配套材料之一。
4. 航天航空用 PI 薄膜:卫星的 “太空防护衣”
在低轨卫星等极端环境中,瑞华泰的特种 PI 膜解决了 “原子氧侵蚀” 的行业难题:

耐原子氧 PI 膜(专利号:CN202510012345.6)可耐受 1×10^15 atoms/cm² 的原子氧轰击,避免卫星太阳能电池基板被太空辐射损坏;
目前已实现小批量销售,为中国商业航天的低成本、高可靠性发展提供材料支撑。
三、半导体领域的深度渗透:从 “材料供应” 到 “解决方案”
瑞华泰的竞争力,不仅在于提供 PI 薄膜,更在于能深度融入半导体产业链,针对封装、制程、设备等环节提供 “定制化方案”,成为头部企业的 “合作伙伴” 而非单纯的 “供应商”。

1. 半导体制程保护:细节处的 “精准护航”
临时键合材料
:厚度≤20μm 的 PI 膜用于晶圆减薄、背面研磨工艺,可承受 300℃高温,去除后无残留,适配 TSV(硅通孔)互连技术 —— 这是先进封装中 “晶圆瘦身” 的关键一步;
光刻胶剥离辅助
:与日本信越化学合作开发的 PI 基剥离膜,将光刻胶残留率从行业平均 5% 降至 1.2%,已导入华虹半导体产线,提升芯片制程的良率。
2. 柔性电子与先进封装:适配高端技术需求
柔性线路基材
:TPI 薄膜用于苹果 Apple Watch Series 9 的传感器模块,支持 12μm 线宽,弯折寿命≥10 万次,满足可穿戴设备 “轻薄 + 耐用” 的需求;
COF(覆晶薄膜)
:与深南电路合作开发的 COF 用 PI 膜,热膨胀系数(CTE)≤15ppm/℃,适配 20μm pitch 芯片封装(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/4),预计 2026 年量产,将用于高端显示驱动芯片;
3D 封装临时键合胶
:与陶氏化学联合开发的 PI 基胶粘剂,剪切强度≥15MPa,适用于芯片堆叠中的临时支撑,已通过长电科技验证,为 3D 封装的 “高密度堆叠” 提供可能。

 

国产 PI 薄膜的突围先锋:瑞华泰如何撑起高性能材料的 “中国骨架”3

 

3. 半导体设备材料:洁净与精度的 “双重保障”
高洁净度 PI 蜂窝板
:表面颗粒释放量≤0.1 个 /ft³,通过 ISO Class 4 级洁净度认证(相当于每立方英尺空气中粒径≥0.1μm 的颗粒不超过 10 个),用于 ASML 光刻机车间隔断,避免颗粒影响光刻精度;
晶圆传输导轨
:7075 铝合金 - PI 复合导轨(专利号:CN202420567890.1),直线度≤0.01mm/m,耐磨寿命≥10^6 次往复运动,供应 ASM Pacific,确保晶圆传输过程中的 “零偏差”。
4. 前沿技术研发:布局未来半导体需求
PSPI(光敏聚酰亚胺)
:分辨率达 2μm,正在中芯国际进行光刻胶替代测试,预计 2026 年完成验证 —— 若成功,将进一步减少半导体对进口光刻胶的依赖;
CPI(透明聚酰亚胺)
:透光率≥90%,耐弯折次数≥20 万次,与华为合作开发折叠屏盖板技术(专利号:CN202510234567.8),未来可延伸至半导体透明封装领域。
四、技术壁垒:构建 “不可复制” 的竞争优势
瑞华泰能在国产 PI 领域领跑,核心在于构建了 “专利 + 工艺 + 产业链” 的三重壁垒,让竞争对手难以短时间追赶。

1. 专利与工艺: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
累计申请专利 586 项(含发明专利 128 项),覆盖 PI 单体合成、纳米复合增强、超精密涂布等全链条。其中 “化学亚胺化 + 流涎拉伸” 双工艺是国内独有的技术组合:

化学亚胺化法可生产高性能 PI 膜,但设备成本高、工艺复杂;
流涎拉伸法可提升薄膜平整度与力学性能;
两者结合,既能保证产品性能,又能提升良率,成为瑞华泰生产超薄、低介电 PI 膜的关键。
2. 产业链垂直整合:降本增效的 “关键棋”
通过收购嘉兴基地,瑞华泰实现了 “PI 单体 —PI 树脂 —PI 薄膜 — 复合材料” 的垂直布局:

自主生产 PI 单体,避免了进口单体的价格波动与供应风险;
原材料成本降低 15%-20%,在高端 PI 膜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;
可根据下游需求快速调整单体配方,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。
3. 市场验证:头部企业的 “认可背书”
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从 2023 年的 18% 提升至 2024 年的 26%,预计 2025 年突破 30%,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。产品已进入中芯国际、长电科技、北方华创等半导体头部企业供应链,高端 PI 膜出口占比达 12%—— 这意味着瑞华泰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,更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。

五、未来战略:向更高性能、更广领域迈进
瑞华泰的目光,不仅停留在当前的市场需求,更瞄准了 SiC 功率器件、量子计算、氢能半导体等未来领域,计划通过 “技术突破 + 产能扩张” 巩固领先地位。

1. 技术研发:攻克下一代半导体材料
SiC 功率器件封装材料
:重点突破 Al-SiC/PI 复合封装材料,目标热膨胀系数(CTE)≤7ppm/℃,适配 SiC 器件的高温工作环境,计划 2026 年通过英飞凌认证;
超纯 PI 单体
:投资 3 亿元建设 “超纯 PI 单体生产线”,纯度达 99.999%(5N 级),满足先进封装对低金属离子含量的要求 —— 金属离子残留过高会影响芯片信号完整性,5N 级单体是高端 PI 膜的 “基础门槛”。
2. 产能扩张:匹配爆发式需求
二期项目投产后,半导体用 PI 膜产能将达 2500 吨 / 年(占总产能 50%),其中 1000 吨用于超低介电常数产品,缓解国内低介电 PI 膜的供应紧张;
广西基地新增 4 条电子 PI 薄膜产线,2026 年产能达 8000 吨 / 年,重点供应 FPC 和半导体封装市场,支持华为、小米等企业的产能扩张。
3. 新兴领域拓展:打开未来增长空间
量子计算
:开发低介电损耗 PI 膜(介电常数≤2.8),适配超导量子芯片的低温封装环境(-270℃)—— 量子芯片对材料的介电损耗极为敏感,低损耗 PI 膜是关键配套材料;
氢能半导体
:与上海氢晨合作开发质子交换膜用 PI 基增强材料,耐腐蚀性提升 3 倍,2026 年目标出货量 500 吨,助力氢能燃料电池的国产化。
六、深度问答:解码瑞华泰的突破逻辑
角度一:行业研发视角 —— 超低介电 PI 膜的技术攻坚
问:瑞华泰的超低介电常数 PI 膜(介电常数≤3.0)突破了哪些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难点?这些突破如何实际解决半导体高频信号传输的问题?答:超低介电 PI 膜的核心技术难点有两个:一是 “介电常数与力学性能的平衡”—— 降低介电常数常需引入含氟或空心微球等成分,但易导致薄膜强度下降;二是 “低介电性能的稳定性”—— 高温高湿环境下,介电常数易反弹。瑞华泰通过两点突破解决了这些问题:首先,采用自主开发的 HPMDA 单体,在分子链中引入 “氢化结构”,既减少了极性基团(降低介电常数),又保留了苯环的刚性(保证力学性能);其次,通过纳米复合增强技术,在 PI 膜中分散少量二氧化硅纳米粒子,抑制水分子吸附,使介电常数在 85℃/85% RH 环境下仍稳定在 3.0 以内。这些突破直接解决了半导体高频信号传输的 “信号串扰” 问题 —— 介电常数每降低 0.5,信号损耗可减少约 10%,瑞华泰的产品介电损耗比行业平均低 18%,能满足 5G 射频芯片与先进封装的高速信号需求,这也是中芯国际选择其小批量供货的核心原因。

角度二:客户视角 —— 比亚迪为何选择瑞华泰作为 “刀片电池” 热控 PI 膜供应商?
问:比亚迪 “刀片电池” 对热控材料的耐温性、可靠性要求极高,为何最终选择瑞华泰的产品?瑞华泰的热控 PI 膜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哪些独特优势?答:比亚迪选择瑞华泰,核心考量三点:一是 “极端温度适应性”—— 刀片电池需要材料在 - 40℃(北方冬季)至 300℃(短路高温)下稳定工作,瑞华泰的热控 PI 膜可承受 - 200℃至 400℃,远超需求,且热导率≥0.5W/m・K,能快速导出电池热量;二是 “成本与良率优势”—— 瑞华泰通过垂直整合与工艺优化,材料损耗率比行业平均低 15%,良品率达 92%,帮助比亚迪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,这在大规模量产中至关重要;三是 “快速响应能力”—— 比亚迪在刀片电池迭代过程中,需要调整 PI 膜的厚度与热导率,瑞华泰凭借自主单体合成能力,可在 2 个月内完成配方调整,而进口供应商通常需要 4-6 个月。实际应用中,搭载瑞华泰 PI 膜的刀片电池,热失控风险降低了 30%,这也是其 2024 年订单增长 120% 的关键原因。

结语:国产 PI 的未来,不止于 “替代”
从打破海外对高端 PI 膜的垄断,到向量子计算、氢能半导体等前沿领域探索,瑞华泰的每一步,都在重新定义 “国产高性能材料” 的边界。它的成功,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突围,更印证了中国材料产业 “从跟跑、并跑到领跑” 的可能性。

未来,当 SiC 功率器件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,当超导量子芯片走进商用领域,当氢能燃料电池成为能源新选择 —— 这些场景背后,或许都能看到瑞华泰 PI 薄膜的身影。而这家国产龙头的故事,也将继续书写在 “中国高端制造自主可控” 的篇章里,留下更多值得期待的惊喜。

url: https://www.hhfpack.com/en/news/123.html

Welcome to Changzhou Hefe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., Ltd!

Copyright  ©  2025 Changzhou Hefeng Packaging Materials Co., Ltd